昨天,江蘇省質監局公布水嘴(即水龍頭)產品風險監測質量分析報告,本次共監測樣品56個批次,符合產品25批次,不符合產品31個批次,不符合率55.3%。其中,監測江蘇省生產企業產品5批次,符合率100%;市售產品監測51批次,不符合31批次,不符合率60.8%。發現的主要問題為部分產品的重金屬鉛、鉻析出量超標不符合新標準要求。江南時報記者 張旭 通訊員 沈志軒 實習生 文歡
重金屬鉛析出不符合率20.8%
鉛析出超標是本次風險監測中發現的主要問題之一,本次監測53批次銅合金產品中,共有11批次樣品檢出鉛析出超過標準值,不符合率為20.8%。
鉛在人體內的積累,可以引起中長期的健康風險以及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鉛主要抑制細胞內含巰基的酶而使人體的生理和生化功能發生障礙,從而出現一系列的病理變化,其中神經系統、腎臟、造血系統的血管方面的改變尤其明顯。人體正常血鉛含量應低于100g/L,血鉛為100~200g/L為輕度鉛中毒,超過200g/L為重度鉛中毒。鉛可以通過臍血造成新生兒的鉛接觸,對新生嬰兒的早期神經行為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重金屬鉻析出不符合率3.7%
本次水龍頭風險監測中發現的另一項重金屬析出超標的是鉻元素,在監測的53批次產品中,共有2個批次產品總鉻超出標準規定的不大于10.0g/L的限量,不符合率為3.7%。
據介紹,鉻是生物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大量的鉻存在則會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所有鉻的化合物都有毒性,毒性大小與其價態有關,三價鉻毒性較小,六價鉻的毒性比三價鉻幾乎大100倍,并易被人體吸收且在體內蓄積,三價鉻和六價鉻可以相互轉化。
所幸本次風險監測中未發現六價鉻超標的現象。鉻析出超標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其一,焊接縫處、表面鍍層中鉻的殘留析出;其二,本身基材中含鉻,在浸泡中析出。
耐腐蝕性不符合率47.2%
本次監測的53批次銅合金水龍頭中,有25批次產品未達到現行標準中規定的10級的要求,不符合率為47.2%。
以往的多次省級抽查顯示,這是國內水龍頭產品質量的另一個主要不合格項目。造成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部分企業采用低等級的黃銅、回爐料來制造基體,造成其鑄造性能差,容易產生裂紋、夾雜、粗品缺陷,制成的產品表面疏松,含有較多的砂眼,不耐腐蝕;還有部分廠商生產水龍頭閥體采用黃銅,而手柄和閥蓋則采用鑄鐵等低價劣質材料來生產,此類產品在腐蝕試驗中往往閥體不出現腐蝕痕跡,而手柄和其他附屬件會產生嚴重的腐蝕現象。
在本次監測中,大量的低價產品均有此種情況,除了基體材料因素外,產品電鍍前的拋光打磨程序、前處理程序,以及電鍍工藝過程本身、鍍層的厚度、電鍍的時間不足等等,都會對銅合金水龍頭的耐腐蝕性造成影響。
鋅合金冒充銅產品17%
本次風險監測53批次聲稱銅合金水龍頭產品,經過材質鑒定,其中9批次產品以鋅合金材料冒充銅合金、純銅材料(鋅含量大于95%)制造價格低廉、質量沒有保障的水龍頭本體,違背了標準的規定,不符合率為17.0%。
據了解,鋅合金不適合作為直接接觸水的基體材料,用這種材料制成的水龍頭質量較差,在鍍層耐腐蝕性、污染物析出以及耐久性方面表現差,對消費者的健康也會造成較大的隱患。其中,安溪縣城關佰仕達水暖潔具廠生產的單孔面盆龍頭在換水浸泡19天后,浸泡水中鋅含量高達1904g/L(等于1.9mg/L),大大超出《生活飲用水輸配水設備及防護材料的安全性評價標準》中規定飲用水輸配水設備浸泡水中鋅0.1mg/L的限量,也超出《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對鋅含量的上限值1.0 mg/L。
小貼士
如何辨認出鋅合金水龍頭?
那么如何有效區別以假亂真的鋅合金水龍頭呢?以目前鋅合金材料1.6萬元/噸左右,銅是6.8萬元/噸來計算,同樣重量鋅合金的成本只是銅的1/3,且鋅合金易于加工,加工成本比銅合金低,很多鋅合金的水龍頭就做得特別重,讓消費者難以辨別,傳統上以重量來進行區別的方法并不準確。
1.質量
內壁:銅合金水龍頭內壁不平整
顏色:鋅合金磨開后是偏白色,銅合金偏黃
首先根據產品內腔的不同來進行區別,銅材的一般是鑄件,產品內壁的整平性不是很好,而鋅合金的是注射磨出來的,內壁會光滑很多,且內壁有明顯分隔線。此外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在樣品不顯眼的地方磨開看一下顏色,鋅合金的顏色偏白色,而銅合金比較偏黃,這也是一個區別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網購情況下,消費者無法直觀的觀察產品狀態,所以要尤其謹慎,選擇有信譽有保障,有7天無條件退換貨的商家購買,并且保留購買憑證,便于在出現問題時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價格
銅制水龍頭成本不會低于100元
產品的價格是消費者比較關注的方面,本次風險監測的產品價格從100元以下到1800元,將價格區間和產品質量問題率進行統計分析,31批次的問題產品幾乎全部集中于300元以下區間。
據了解,目前1噸純銅要6.8萬元以上,所以按行業標準,一個水龍頭大約用500g銅,一個水龍頭光銅成本就差不多34元,再加上其他組件、人工、加工費、運費、代理費、水電等,一個正常的銅制水龍頭,直接制造成本不會低于100元。那么在市場上買到的三四十元的水龍頭是怎么來的?不言而喻,部分小廠家一味的降低成本,使用低劣材料生產水龍頭,對本身電鍍的工藝流程也缺乏控制,所生產的低價水龍頭在表面鍍層質量、鉛析出等方面存在較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