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銹鋼銷售不論價格而論資源的時候,那么它是黃金年代;如果不銹鋼銷售論月價的時候,那么行業是相對安穩的年代;如果不銹鋼銷售論周價了,那么行業已經到了勒緊褲腰帶的時候了;如果不銹鋼銷售論日價了,那么真的就沒有折騰的必要了”。這是浸淫行業多年的從業者于今年5月份向筆者的直白,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從2014年開始他的主業已經轉向某新興行業,且該新興行業仍舊主要服務于不銹鋼行業。當行業的“老人”都忙于轉型的時候,它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勇氣,同時也透視出行業的境遇。盡管日價結算機制在2015年9月才開始被行業普遍關注,但對于行業從業者而言這是可預見的,這是日趨殘酷的競爭現實所決定的。目前行業的結算方式仍然夾雜著閉口價、月均價、周均價、日價,但其實質已經變化了,均價機制已經不是按照傳統的意義的市場銷售價參考,而是圍繞鋼廠每日指導價進行的均價結算,因此現有的不銹鋼銷售、定價模式其本質上都已經歸結到“日價”模式。或許我們可以認為這是不銹鋼企“不得已的情況下做出的讓步”,目的僅僅是為了讓貨銷出去,這種模式在跌價行情下鋼廠方承擔了更大的風險和壓力。
鋼廠原料采購與銷售節點脫節
當前,國內多數不銹鋼廠的原料采購都是以期貨的方式訂購,然后安排生產,再到產品流通,以往不銹鋼銷售期盤報價與原料采購期是對應的,因此鋼廠大體上可以鎖定成本和利潤空間,即便是月均價結算模式下,鋼廠方仍然占據主導優勢,但結算方式到“日價”的時候問題出現了。原料采購是期貨方式,而不銹鋼產品銷售卻是現貨方式,這個過程中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則是現貨行情與生產成本之間的空間不可控;再者,原料的采購到產品生產再到銷售環節,貨物成本占款現象較為嚴重,也就是說資金成本較高。將兩者結合起來看,原料采購和銷售節點不同步直接導致成本高、風險高,即便是采取周原料采購制度依舊很難把控生產到銷售這個階段的行情變動風險,除非是原料買完后行情出現上漲,但這種情況已經是千載難逢了,如此看來,當前的鋼廠“采購—銷售”體系配合日價結算模式依舊很難解決鋼廠的生存問題,
推行期貨方式買賣制度保生存國內在鎳、鋁、銅等金屬的外在屬性系方面具有共性,就是礦資源為主的原料對外依存度大,而中國在該類金屬的產能、產量、消費量方面全球最大,這也就催生了國內各種有色金屬期貨交易平臺的出現,其中最為顯著的是上期所打造的滬銅品種,已經打破了此前銅價被外盤引領的格局,至少是起到了制衡外盤的作用(盡管外盤相當部分也是中國人在參與),滬鎳品種的上馬也取得了不俗的表現,其同口徑下的日交易量已是LME鎳的2-3倍,滬鋁已經著實成為“獨狼”撇開外盤去指引國內鋁品種行情走勢。受鑒于此,不銹鋼的銷售也可以推行期貨模式。
從國內不銹鋼的外在屬性來看,其在產能、產量、消費量方面同樣是全球最大,比起銅、鎳的期貨品種在國外起步早、運作嫻熟、影響力大的特點,不銹鋼品種卻有所不同,不銹鋼期貨品種在國際上未曾看到,僅在國內有所打造,但都未能形成像鎳、銅等品種的影響力。因此,國內仍擁有打造不銹鋼期貨品種的先決條件,如果竭力打造一個公允的不銹鋼期貨交易平臺,鋼廠通過定金的方式買入遠期原料實物后同時在期貨盤上賣出遠期不銹鋼,鎖定利潤,此舉盡管不能大級別盈利,但可求穩保生存。
不銹鋼展-2016第十七屆廣州國際不銹鋼工業展-效果最好的不銹鋼展會-The 17th China(Guangzhou)Int''l Stainless Steel Industry Exhibition
2016不銹鋼展,2016不銹鋼展會,2016不銹鋼展覽會,2016廣州不銹鋼展,2016廣州不銹鋼展會,2016廣東不銹鋼展,2016廣東不銹鋼展會,2016中國不銹鋼展,2016中國不銹鋼展會,國內最大不銹鋼展,國內最大不銹鋼展會,2016不銹鋼博覽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