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去年中國鋼鐵工業全行業利潤僅為228億元,虧損面達到18.6%,噸鋼利潤僅為36元。從數字上看,似乎鋼鐵工業還能盈利,但這個利潤數據仔細算來卻是讓人唏噓的。據統計,鋼鐵工業的利潤中,來自于投資收益的約177億元,營業外凈收入約120億元,這說明鋼鐵工業的主業其實是處于虧損狀態的。
在全行業虧損的情況下,鋼鐵行業的違約風險已經不僅僅是鋼貿商這一塊了,已經延續到了鋼企和鐵礦石領域。最新消息顯示,民營鋼企海鑫鋼鐵出現了30億元人民幣貸款逾期的情況,目前嚴重虧損,拖欠工人工資數個月。其原料進口數據,在今年1、2月份曾連續為零。而自3月18日起,因“無米下鍋”6座高爐已全面停產。
眾所周知,鋼鐵行業是資金流轉極大的行業,在鋼鐵行業寒冬之際,鋼貿商一般采納的是“雙向鎖定”的經營模式。鋼貿商將訂貨價和銷售價在簽訂供貨時就鎖定,不管現貨市場如何變化,都按這個價格來交易,但是這種模式對于鋼貿商的融資能力形成了極大的挑戰。鋼貿商向鋼廠訂貨,需要為用戶墊資,而用戶在購買鋼鐵后,一般情況下要過至少一個月才能支付貸款。
而銀行對鋼貿商最早采取的是收緊授信,所以鋼貿商一般是采取兩種融資模式來維持資金運作。其一是通過國企托盤做貿易融資,其二是與鋼廠簽訂月度貿易協議,提前收取現金。據了解此次海鑫鋼鐵爆出違約危機,也是第二種貿易模式所害,使得其資金鏈斷裂。
據筆者和多位業內人士交流得知,由于鋼貿商沒有及時交款給海鑫鋼鐵,其自身的現金周轉不靈,未能及時歸還銀行的逾期貸款,之后銀行抽貸,海鑫鋼鐵沒資金購買原材料鐵礦石,全部停產。
我們普遍認為,民營鋼廠素來憑借靈活的經營決策和成本控制等手段,普遍盈利狀況都優于國有大中型鋼鐵企業,去年年底以來卻頻頻傳出關停、破產的傳聞,這或是一個重要的市場信號。
都說窺一斑而見全豹,觀滴水可知滄海。因此海鑫事件并不是個例,他是一個代表,今后或許還會陸陸續續出現一批“海鑫鋼鐵”,未來資金鏈的壓力將沖擊著這些民營鋼企,鋼鐵行業的市場化“優勝略汰”時代是否已經來臨,我們不妨接著往下看
金屬板材展-棒材展-線材展-金屬加工展-2014第十五屆廣州國際金屬板材、棒材、線材及金屬加工、配套設備展—全球三大金屬展之一巨浪展覽- THE 15th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PLATEMETAL,
BAR, WIRE, METAL PROCESSING & SETTING EQUIPMENT EXHIBITION。
金屬板材展-棒材展-線材展-金屬加工展-2014第十五屆廣州國際金屬板材、棒材、線材及金屬加工、配套設備展—全球三大金屬展之一巨浪展覽- THE 15th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PLATEMETAL,
BAR, WIRE, METAL PROCESSING & SETTING EQUIPMENT EXHIBI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