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早2005年年底就計劃開工建設,中途一度停滯不前的廣州最大過江隧道洲頭咀隧道,歷經8年“煎熬”終于盼來了好消息。
記者昨日獲悉,洲頭咀隧道已進入關鍵戰,最大的“攔路虎”拆遷難題已基本解決,最早今年9月,最晚年底可以貫通,但記者昨日了解到,原定隧道通過規劃的T13路直接連接寶崗大道的方案已初步放棄。
記者了解到,洲頭咀隧道將成為連接廣佛兩地、海珠荔灣兩區的又一便捷通道,將對于改善廣州中心城區交通布局有著重要意義。
記者現場采訪了解到,市民對于洲頭咀隧道貫通后是否造成工業大道、人民橋更擁堵,以及是否應對近在咫尺的居民樓安裝隔音設施,廣州唯一一座的德國教堂是否應耗資再移回等問題都十分關注。
海珠區拆遷問題接近解決
記者昨日在洲頭咀隧道海珠區段看到,與一年前的“靜悄悄”相比,現在這個工地的情形已經大為改觀。
海珠區段一直推動比較遲緩,主要與隧道出口連接內環路約500米長、300米寬的范圍內征地拆遷有關,一年前,這里還是密集的老房子和一些老舊宿舍樓,大部分居民都不愿意搬走。
記者昨日再次來此看到,這片老房子幾乎全部拆走,只剩下永興街26號附近一幢約10層的居民樓和附近幾幢矮小的老樓,而在其周圍,一條半圓狀的高架橋正環繞而過。記者看到,老樓內居民早已搬走,但屋內各種家具擺設在原地,一家居民樓甚至只關了外層的一道鏤空鐵門,兩條大黃狗系在門口,眼睛緊盯屋外行人的一舉一動。
在永興街26號大樓上,大部分居民已經搬走,記者看到最頂樓還有幾戶人家窗戶外晾曬著衣服,表明有人居住在里面,門口值守的一位老人家告訴記者,樓里的人還沒有協調好征地拆遷的事,也有些舍不得,他也是想念老地方過來坐坐的。
據介紹,洲頭咀隧道海珠段涉及拆遷總戶數1025戶,征拆難度之大,也成為洲頭咀隧道海珠段遲遲未有進展的關鍵原因。
記者了解到,從2007年開始征拆,5年后仍還有316戶不愿搬走,直到2012年荔福路安置房地塊推出,才得以基本解決。據介紹,安置地周邊更旺,購物、上學都十分方便。記者昨日了解到,目前仍有個別住戶不愿意搬走,留在永興街26號大樓上,但施工方表示,并不會影響到隧道施工。
隧道將連接工業大道
據介紹,在海珠區段,隧道出來后與內環路洪德立交相連,直行方向原計劃將與規劃中的T13路相連,直達寶崗大道。記者看到,T13路方向仍沒有動靜。記者了解到,因為涉及拆遷以及考慮到寶崗大道現在塞車也比較嚴重等問題,規劃中的T13路方案初步放棄興建,這樣洲頭咀隧道出來后直行方向將連接到工業大道上,而不是直達寶崗大道。
此外,記者看到,與內環路洪德立交相連部分的大部分橋墩已經建好,從內環路上也有部分中段高架橋相連,但并沒有直通到隧道出口。從目前的高架橋段的寬度來看,連接內環路的高架橋多為兩車道。
記者昨日在荔灣區芳村段看到,一條寬達50米左右的巨型槽內,施工人員正在緊張地打樁、鋪設厚達3米多的砂石。記者了解到,這里原來用于制作江中沉管而開設,目前已經抽干了槽中的河水,變為隧道芳村段的出口,記者看到,出口位置明顯呈喇叭狀,高達10多米。
據介紹,2012年6月開始,靠近海珠橋的兩節沉管已經沉入江底并完成對接,去年9月,另外兩節沉管已經澆鑄完成,預計今年5月再對接貫通。
記者看到,隧道口從芳村大道穿過后,在芳村大道167號附近出來,然后連接花蕾路。記者看到,目前該路段已經被圍蔽起來,在兩側留有約1至2條車道,方便東西向車輛穿行。在圍蔽的工地內,芳村大道位置正在打樁加固,花蕾路出口正在修建機動車道。
質疑:是否加裝隔音板
洲頭咀隧道橫跨的海珠區段是征地難度最大路段,雖然已經大部分搬遷,但還有不少街坊仍緊貼隧道口。記者看到,位于光德路上的幾處老房子幾乎緊挨隧道出來的高架橋,最近的地方不足10米,一位街坊正準備搬走,他告訴記者,現在早已飽受施工灰塵之苦,到時車來車往,噪音肯定很大。
在居民樓打開后面的窗戶,就可以看到隧道出口。一位居民告訴記者,每次打樁的時候,房子都在震動。此外,厚德路、永興街、榮德路等路段的居民樓與隧道近在咫尺,而且居民大多為老年人,隧道建好后,這些沒有搬遷走的住戶家里,是否也應按照相關規定加裝隔音設施?
金屬板材展-線材展-2014第十五屆廣州國際金屬板材、棒材、線材及金屬加工、配套設備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