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工停工都是虧,共同走過“黃金時代”的鋼鐵、煤炭行業如今同陷泥潭
去產能,一道疼痛的減法(產經觀察·聚焦去產能(上))
本報記者 劉志強
“一座40萬噸的煤礦,要是開工,把煤低價賣出去,一年得虧2億元;就算不開工,為了通風、排水、防坍塌,也得凈虧1個億。”一座中原地區煤礦的老板很無奈,現在開工停工都是虧。
“行情越來越差,連龍頭企業也撐不住了。我們幾年前負債率還只有60%,這兩年越是虧就越得貸款,負債率已經接近80%。”一位鋼鐵企業董事長說。
價格跌跌不休、效益一路下滑、虧損面不斷擴大……曾經共迎“黃金時代”的鋼鐵煤炭行業如今已同陷泥潭,淪為“難兄難弟”。劇情反轉的背后,是嚴重的產能過剩。于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去產能”頭一次成為年度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圍繞這一主題,本版將連續推出《聚焦去產能》上下篇,敬請關注。
金屬展-冶金展-2016廣州巨浪國際金屬暨冶金工業展覽會-亞洲最大金屬冶金展-巨浪展覽-The 17th China(Guangzhou)Int’l Metal &MetallurgyExhibition
編輯來源:金屬展-冶金展-鋼鐵展-steel expo-metal &metallurgy exp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