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方案》提出總體要求——
力爭到2027年,以武漢為核心的湖北氫能產業布局初步成型,打造以電解槽、燃料電池等為核心的全國氫能裝備中心,成為全國重要氫能樞紐,在交通、工業等領域形成氫能應用推廣示范。
產業規模倍增。全省氫能全產業鏈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其中,氫氣產值達到300億元,氫能應用裝備及零部件產值達到400億元。力爭氫能產業集群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培育引進10家以上國內氫能行業頭部企業、100家氫能產業重點企業。
創新能力躍升。創建6個省級及以上氫能產業創新平臺,質子交換膜、膜電極、電解槽、氫儲能等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氫燃料電池及汽車研發與應用在國內保持領先地位,形成10項以上國家示范產業標準和規范。
氫能應用廣泛。落地一批綠氫制備項目,形成低成本、多元化的氫能供應體系,建成加氫站100座,氫氣總產能達到150萬噸/年。全面擴大氫能在交通、工業及儲能發電領域試點應用。燃料電池汽車推廣量突破7000輛,燃料電池船舶、航空器推廣應用全國領先。
《行動方案》提出四大重點任務,包括打造氫能產業科技創新高地、促進產業鏈供應鏈高質量發展、建立健全產業支撐體系及拓展氫能多元化應用空間。
在促進產業鏈供應鏈高質量發展中,提出構建多渠道氫能供應體系。鼓勵靈活用好兩部制電價、分時電價機制,降低綠氫制造電價成本;支持開展離網制氫、生物質制氫、光解水制氫等綠氫制取新技術應用,綠氫生產不需取得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許可,支持南漳新天、湖北佳業等企業建設一批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項目。支持宜化集團、武鋼集團、荊門石化等企業充分利用現有氯堿、焦爐煤氣、煉化等工業副產氫優勢資源,提高制氫效率,降低制氫成本,建設一批氫源供應示范基地。
在拓展氫能多元化應用空間任務中,提出支持工業領域示范應用。支持武鋼集團等工業企業推動工業副產氫就近消納,拓展氫能在冶金、建材、合成氨、合成甲醇等領域的替代應用。支持開展富氫冶金工藝試點示范,推動鋼鐵行業深度脫碳,促進高耗能行業綠色轉型發展。
《行動方案》全文如下——
湖北省加快發展氫能產業行動方案
(2024-2027年)
氫能是能源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選擇,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為搶占現代氫能產業制高點,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氫能產業集群,推動湖北氫能強省建設,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培育壯大氫能產業為目標,以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為抓手,以健全現代氫能產業體系為路徑,以拓展多元場景應用示范為牽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力爭到2027年,以武漢為核心的湖北氫能產業布局初步成型,打造以電解槽、燃料電池等為核心的全國氫能裝備中心,成為全國重要氫能樞紐,在交通、工業等領域形成氫能應用推廣示范。
產業規模倍增。全省氫能全產業鏈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其中,氫氣產值達到300億元,氫能應用裝備及零部件產值達到400億元。力爭氫能產業集群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培育引進10家以上國內氫能行業頭部企業、100家氫能產業重點企業。
創新能力躍升。創建6個省級及以上氫能產業創新平臺,質子交換膜、膜電極、電解槽、氫儲能等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氫燃料電池及汽車研發與應用在國內保持領先地位,形成10項以上國家示范產業標準和規范。
氫能應用廣泛。落地一批綠氫制備項目,形成低成本、多元化的氫能供應體系,建成加氫站100座,氫氣總產能達到150萬噸/年。全面擴大氫能在交通、工業及儲能發電領域試點應用。燃料電池汽車推廣量突破7000輛,燃料電池船舶、航空器推廣應用全國領先。
二、重點任務
(一)打造氫能產業科技創新高地
1.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聚焦氫能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湖北省燃料電池重點實驗室等爭創國家級創新平臺。支持石化機械建設湖北省氣體增壓裝備技術創新中心。對新獲批氫能相關國家技術研發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的,一次性補助建設經費1000萬元;新獲批氫能相關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的,一次性補助建設經費500萬元。(牽頭單位:省科技廳;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市場監管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2.支持關鍵技術創新突破。針對高性能質子交換膜、輕質高容量固態儲氫技術、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關鍵技術等產業鏈重點技術攻關方向,建立省級氫能創新項目庫,在省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中予以重點支持。對經審核認定的產業關鍵節點重大項目,給予承擔單位投入最高10%的補助,單個項目補助金額不超過500萬元。(牽頭單位:省科技廳;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發改委、省經信廳,各市州人民政府)
3.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依托湖北技術交易所建設氫能科技創新成果交易中心;支持省內氫能重大技術裝備和材料納入國家推廣應用目錄;落實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研制與推廣應用政策。支持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及中船712所等高校院所和企業建設氫能領域專業孵化平臺和創新園區。支持東風汽車、新楚風、石化機械等企業建設氫能汽車、裝備生產制造基地。(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經信廳;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市場監管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促進產業鏈供應鏈高質量發展
4.構建多渠道氫能供應體系。鼓勵靈活用好兩部制電價、分時電價機制,降低綠氫制造電價成本;支持開展離網制氫、生物質制氫、光解水制氫等綠氫制取新技術應用,綠氫生產不需取得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許可,支持南漳新天、湖北佳業等企業建設一批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項目。支持宜化集團、武鋼集團、荊門石化等企業充分利用現有氯堿、焦爐煤氣、煉化等工業副產氫優勢資源,提高制氫效率,降低制氫成本,建設一批氫源供應示范基地。(牽頭單位:省能源局;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應急廳,各市州人民政府)
5.穩步構建氫能儲運網絡。開展多種儲運方式的探索和實踐,依托中車長江等重點企業,提高高壓氣態儲運效率,推動常溫常壓有機液態儲氫產業化應用,加快降低儲運成本;支持荊門宏圖制造高壓力大容積氫氣儲罐、半掛車及長管等氫能壓力容器推廣使用;探索液氫、深冷高壓儲氫、固態儲氫等儲運方式應用;支持武漢巖土所等在潛江、應城、大冶等區域開展鹽穴儲氫及大規模巖洞儲氫項目建設;探索開展摻氫天然氣管道、純氫管道等試點示范。(牽頭單位:省能源局、省經信廳;責任單位:省住建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應急廳、省交通運輸廳,各市州人民政府)
6.統籌加氫網絡建設。依托中國石化、湖北交投集團等優勢企業,適度超前布局加氫網絡,對加氫站在規劃調整、土地供應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制定完善地方氫能基礎設施管理辦法,明確審批、驗收流程和要求,加氫站投資建設實行屬地備案管理;鼓勵現有加油加氣站改擴建制氫加氫裝置,制定完善利用加油站已有用地建設的,免予辦理規劃選址、用地等手續;鼓勵新布點加油站同步規劃建設加氫設施,加快布局“油氣電氫”綜合能源補給站。探索站內制加氫一體化、移動式加氫等加氫站新模式,支持在化工園區外建設制加綠氫一體站。積極對接國家氫能高速公路綜合示范線建設,推進“漢宜”“漢十”“武黃”“黃黃”等高速公路打造綜合能源示范線。(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應急廳、省住建廳、省自然資源廳、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湖北交投集團,相關市州人民政府)
7.鞏固氫燃料電池優勢。培育燃料電池壓縮機、氫氣循環系統、雙極板、膜電極、增濕器等上游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支持眾宇動力、武漢理工氫電等燃料電池裝備企業提升產品自主化率,推動燃料電池在汽車、船舶、航空器及固定式電站、備用電源等領域的應用。(牽頭單位:省經信廳;責任單位: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科技廳、省發改委,國網湖北電力公司,各市州人民政府)
8.加快氫能企業引育。加快培育一批氫能領域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獨角獸、科技領軍企業等。培植一批優質企業進入湖北“金種子”“銀種子”企業名單,推動氫能領域企業上市。針對全省可再生能源制氫、氫儲運、加注設備等領域產業發展短板,引進一批氫能領域高水平創新型企業、服務機構和產業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重大產業項目。對全省在建的氫能產業項目積極爭取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等支持。(牽頭單位:省經信廳、省商務廳;責任單位: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省科技廳、湖北證監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9.支持產業鏈協同發展。支持“武漢+襄十隨孝”氫能裝備帶與“武漢+宜荊荊黃”氫能制造帶協同發展,支持武漢市創建氫能產業核心示范城市,支持恩施州打造“華中氫谷”,引導各地結合自身發展優勢和產業分工,有序推進氫能產業發展,打造氫能產業集群。組建湖北省氫能產業聯盟,發揮車百鏈等供應鏈平臺作用,聯動氫能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協同開展氫能產業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的研發和應用。發揮長江中游城市群戰略合作機遇,積極推動“湘鄂贛”和“鄂川渝”建立跨省氫能合作機制,構建“氫化長江”產業長廊。(牽頭單位:省發改委;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經信廳,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建立健全產業支撐體系
10.健全標準體系。強化落實《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鼓勵產學研用各方參與氫能產業全鏈條標準體系制定。重點支持可再生能源制氫、氫能安全高效儲運、清潔低碳氫能多元化應用等領域標準制定。(牽頭單位:省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應急廳、省能源局)
11.健全檢驗檢測體系。針對產業鏈核心材料、關鍵零部件、整套系統等環節,支持各方資源建設檢驗檢測服務平臺,提升檢測技術能力。建立健全氫能汽車年檢、報廢等管理辦法,為氫能汽車持續運營提供政策法規支持。支持將“漢宜”高速打造為氫燃料電池汽車性能路測路試示范基地。支持襄陽建設全國性氫燃料電池汽車試驗基地和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牽頭單位:省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各市州人民政府)
(四)拓展氫能多元化應用空間
12.拓展交通運輸領域示范應用。鼓勵在政府投資工程和省級重點項目優先采購氫能源裝備;積極探索氫能汽車在城市物流、公共客運、軌道交通等場景的示范試點及推廣應用。支持武漢、襄陽、宜昌、鄂州等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推廣使用燃料電池汽車,支持高速公路建設干線物流示范線;對省內高速公路行駛的安裝使用楚道ETC裝備的氫能車輛,省級財政給予為期3年的高速公路通行費全返補貼支持。支持在旅游觀光、江上執法等領域開展氫能動力船舶、航空器等應用示范。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遴選確定的氫能源車輛、船舶等應用推廣示范項目,按不超過購置費用的10%予以補助,每個示范項目省級支持資金最高額度不超過1000萬元,鼓勵所在市州政府參照國家或省級獎補政策,按照1∶1給予購置獎勵。(牽頭單位:省交通運輸廳;責任單位:省委軍民融合辦、省財政廳、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機關事務局、省公安廳,湖北交投集團、湖北港口集團,各市州人民政府)
13.支持工業領域示范應用。支持武鋼集團等工業企業推動工業副產氫就近消納,拓展氫能在冶金、建材、合成氨、合成甲醇等領域的替代應用。支持開展富氫冶金工藝試點示范,推動鋼鐵行業深度脫碳,促進高耗能行業綠色轉型發展。(牽頭單位:省經信廳;責任單位:省應急廳、省生態環境廳,各市州人民政府)
14.加快儲能發電領域示范應用。支持在宜昌、隨州、孝感、恩施等可再生能源較為豐富區域,探索可再生能源發電和氫儲能相結合的一體化應用模式,將電制氫納入虛擬電廠參與負荷側調節;因地制宜布局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熱電聯供項目,開展煤電摻氫或附屬制品儲能發電示范應用,在大型公共建筑、學校、產業園區等建設2個以上示范項目;支持國家電投燃氣輪機摻氫燃燒示范;支持數據中心、通訊基站等開展燃料電池備用電源示范應用。(牽頭單位:省能源局;責任單位:省住建廳、省自然資源廳、省通信管理局,國網湖北電力公司,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落實氫能產業“三鏈”工作機制,強化省直部門橫向協同和省市縣上下聯動。設立10億元省級氫能產業投資基金,推動形成覆蓋科創、孵化、加速和上市培育全過程資金需求的基金群。鼓勵支持氫能龍頭企業利用“湖北統一環境權益交易平臺”開展氫能交易。市州人民政府落實屬地安全風險監管責任,推進涉氫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積極探索開展氫能產業發展統計監測。通過頂尖人才“一事一議”引進通道和“楚天英才計劃”,重點引進國內外氫能領域領軍人才及創新團隊。加強氫能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加強氫能產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
金屬展-冶金展-2025廣州巨浪國際金屬暨冶金工業展覽會-巨浪展覽-2025 China (Guangzhou) Int''l Metal & Metallurgy Industry Exhibition
2025金屬展,2025金屬展會,2025金屬展覽會,2025廣州金屬展,2025廣州金屬展會,2025廣東金屬展,2025廣東金屬展會,2025中國金屬展,2025中國金屬展會,2025金屬博覽會,2025冶金展,2025冶金展會,2025冶金展覽會,2025廣州冶金展,2025廣州冶金展會,2025廣東冶金展,2025廣東冶金展會,2025中國冶金展,2025中國冶金展會,2025冶金博覽,2025鋼鐵展,2025鋼鐵展會,2025鋼鐵展覽會,2025廣州鋼鐵展,2025廣州鋼鐵展會,2025廣東鋼鐵展,2025廣東鋼鐵展會,2025中國鋼鐵展,2025中國鋼鐵展會,2025鋼鐵博覽會,2025金屬冶金展,2025金屬冶金展會,2025金屬冶金展覽會,2023廣州金屬冶金展,2025廣州金屬冶金展會,2025廣東金屬冶金展,2025廣東金屬冶金展會,2025中國金屬冶金展,2025國金屬冶金展會,2025金屬冶金博覽會-steel Industry Exhibition,steel expo, 2025 steel exhibition, 2025 steel expo, China steel exhibition, China steel expo, steel Industry event,steel event, 2025 steel event, China steel event,metal Industry Exhibition,metal expo, 2025 metal exhibition, 2025 metal expo, China metal exhibition, China metal expo, metal Industry event,metal event, 2025 metal event, China metal event,metallurgy Industry Exhibition,metallurgy expo, 2025 metallurgy exhibition, 2025 metallurgy expo, China metallurgy exhibition, China metallurgy expo, metallurgy Industry event,metallurgy event, 2025 metallurgy event, China metallurgy event
內容摘抄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020-38620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