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品價格指數處于相對高位狀態,市場回暖優勢尚未充分轉化為勘探投資和礦業投資增加的動力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礦產品價格指數監測和跟蹤研究成果表明,2017年2月,全國能源礦產品價格指數為71.1,同比增長26.1%,環比減少0.4%;非能源礦產品價格指數為80.1,同比增長26.9%,環比增長3.0%;全國主要礦產品價格綜合指數為72.4,同比增長26.4%,環比增長0.1%。礦產品價格指數持續上漲后已于高位區間波動,其中煤炭、黃金等部分礦產品價格持續反彈的行情可能已經告一段落。
受益于礦產品價格持續反彈上揚,采礦業利潤顯著回升,但是市場回暖的優勢尚未轉化為勘探投資和礦業投資增加的動力,周期性起伏難以轉化為穩定的上升勢頭,市場辦礦信心不足。2017年1~2月,全國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407億元,同比增長4.1%,但是煤炭、黑色、有色、非金屬礦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分別減少21%、0.2%、15.4%、4.9%。其中,民間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持續萎縮,辦礦意愿不強,2017年1~2月,全國民間有色金屬礦采選業投資35億元,同比減少12%;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投資48億元,同比減少28.6%。
礦業行業指數進入新的調整平臺期,下行壓力較大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中國礦業行業指數監測和跟蹤研究成果表明,中國礦業與國家崛起如影相伴,尤其是從2002年開始,礦業大約經歷了10年持續快速向上發展的景氣期(2008年金融危機雖然對礦業發展造成了一些波折性影響,但是當時表現為V形變化,指數急驟下降后很快就反彈恢復,并繼續表現為上行態勢),直至2012年,中國礦業行業指數再次進入調整階段,且整體處于持續震蕩下行趨勢。2016年,全國煤炭、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和油氣行業指數翹尾反彈貌似看到了發展的新希望,但是回暖動力不足,礦業行業指數后續攀升乏力。從指數數據看,當前煤炭行業指數已經5個月穩定在120左右、有色金屬行業指數已經6個月穩定在171左右、油氣行業指數已經5個月穩定在115左右、黑色金屬行業指數約5個月維持在138左右。
伴隨中國礦業行業指數在新的平臺區間調整,各礦產由于全球資源稟賦、資源流通范圍及其肩負的資源金融屬性等方面的差異,導致礦業發展下行壓力普遍較大。其中,全國原油、天然氣、煤炭產量表現為持續下降態勢,2017年1~2月,全國原油、天然氣、原煤產量分別為3144萬噸、251.5億方、5.07億噸,同比分別減少8.0%、0%、1.7%;主要金屬礦產品產量雖然繼續增長,2017年1~2月,全國粗鋼、銅精礦(金屬)產量分別為1.29億噸、24.24萬噸,同比分別增長5.8%、9.7%,但是投資和行業效益下降,行業運行的基礎仍不牢固,礦產品價格持續上漲的動力依然不足。特別是石油市場,OPEC聯合凍產的能力已被非OPEC增量打破,并且美國開始轉向化石能源,繼續實施頁巖革命,這意味著以生態治理為核心的全球能源治理架構將要發生根本性變化,未來國際石油市場定價可能會圍繞美國頁巖成本而浮動,并影響我國石油勘探開發。總之,礦產品價格的持續反彈上揚并沒有全面轉化為我國礦業市場穩定回暖的核心動力,宏觀調控政策和國外礦業成本優勢依然是約束我國礦業持續穩定增長的主要力量,礦業各行業非同步性調整和差異性發展機會不可逆轉。
礦業權活躍指數持續走低,從業者退出意愿較高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礦業權活躍指數監測和跟蹤研究成果表明,我國探礦權季度活躍指數自2013年四季度達到峰值以來,總體呈現下行趨勢,特別是2016年四季度以來,探礦權活躍指數快速下滑,預示著探礦權市場加速清冷。與探礦權市場類似,我國采礦權季度活躍指數在2013年四季度達到峰值之后,總體也是呈現下行態勢,且在2017年有加速下行之勢,采礦從業更趨謹慎。2017年一季度,全國出讓探礦權83個、同比減少37.2%,出讓采礦權233個、同比減少3.0%。其中,以招拍掛市場競爭方式出讓探礦權26個、同比減少約2/3,出讓采礦權193個、同比減少近一半;從出資性質看,財政出資探礦權占比超六成,社會出資通過市場競爭出讓探礦權僅占三成,投資勘查信心明顯不足。
礦業權出讓數量大幅下降,一方面與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GDP增速放緩導致礦業持續增長動力不足的宏觀經濟背景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地方政府推動礦業轉型升級意愿增強,經濟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依賴度降低有關。另外,嚴格控制煤炭、鐵礦等礦業權審批出讓政策,礦業領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生態紅線管控嚴禁在生態環境敏感區投放礦業權等因素,均導致礦業權增量大幅減少。
建議從目前礦業持續穩定增長動力不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的現實問題看,建議:一是強化市場去產能機制的作用,建立適應市場需求的產能建設機制,促進以政策去產能向市場驅產能轉變,逐步驅除不良產能、劣質和邊際產能,使得市場進一步良性發展。二是繼續推動礦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基于增加資源數量、提高資源質量、改善資源功能的資源治理,迎合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升級、傳統業態向新業態升級對資源需求帶來的結構新變化的要求,有力、有度、有效地推進礦業轉型發展,其中包括勘查開發主攻礦種從煤炭、鐵礦等大宗礦產向重稀土、鈮、鉭、鋰、石墨等戰略新興礦產轉變,及時補齊短板,滿足市場對新興戰略礦產的新需求;包括勘查開發布局要適應國家重大戰略部署調整,瞄準與國家宏觀發展戰略契合的新區域,要注重數量、質量和生態環境有機統一的項目投放,不要形成先天落后或過剩的業態;包括適應產業鏈調整的需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大局,提高標準和準入門檻,并通過采用新技術,開辟資源開發利用新空間,讓諸如自然保護區內的資源變得可以合理開發,充分體現資源開發仍是重要的物質基礎和資源基礎。三是認真研究解決鐵礦石堆港庫存問題,應適度控制鐵礦石進口節奏,同時更要促進信息透明,并消減資源高度壟斷化、市場高度金融化、供應鏈高度脆弱化的現象,努力保障鐵礦石供應安全。四是積極推進全球資源新構架建設,盡早建設對我國有利的全球資源新架構,確保礦產品市場價格穩定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并將我們國家的能源資源實力轉化為能力的權利,為有效保障資源安全作出更大的貢獻。
熱處理展-工業爐展-2017第十八屆廣州國際熱處理、工業爐展覽會-中國效果最好的熱處理工業爐展--巨浪展覽—The 18th China(Guangzhou)Int’l Heat
Treatment, Industrial Furnace Exhibition
2017工業爐展,2017工業爐展會,2017工業爐展覽會,2017熱處理展,2017熱處理展會,2017熱處理展覽會,2017廣州工業爐展,2017廣州工業爐展會,2017廣州熱處理展,2017廣州熱處理展會,廣東熱處理展,中國熱處理展會,廣東工業爐展,中國工業爐展會,2017耐火材料展會,2017熱處理設備展,2017熱處理博覽會,2017工業爐博覽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