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五月,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了50.4%。
近年來,中國機器人產量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去年9萬臺的銷量已接近全球市場份額的1/3,中國已連續四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有數據預測,到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臺。
中國的機器人密度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和產業轉型升級,目前長三角、珠三角等地正在推動機器換人,這為中國機器人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機遇。
然而,面對與國外品牌的競爭,中國機器人制造產業長期存在著核心技術與零部件受制于人、低端重復建設、企業“小、散、弱”等問題,大規模的機器換人對國產機器人產業也未嘗不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6月1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0057(臺/套),實現了 47%的高速增長,這并不是一個單月的現象:近年來機器人產業都保持著較高的增速,今年前五月,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50.4%。
往前看,近7年來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一直在以極高的速度擴張。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近日發布的報告,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9萬臺,同比增長31%,遠高于14%的世界平均增速。
從2010年到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長了5倍多,從2013年以后,中國已連續四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其占全球市場的份額從2013年的1/5,到2014年達到1/4,去年則接近1/3。
在此背后,是中國方興未艾的機器換人熱潮。世界機器人大會秘書長徐曉蘭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盡管從全國看,尚未出現大面積的機器換人現象,但在以廣東、浙江為代表的東部沿海地區早已出現了這一趨勢性轉變。
她表示,一方面,上述地區人口紅利下降、人力成本上升等問題正在倒逼制造企業以機器換人;另一方面,隨著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生產方式正向精細、柔性轉變,原來的人工操作可能難以承接新的工作,企業也招錄不到所需勞動力,也只能進行機器換人。
在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姚之駒看來,機器人產業的布局與機器換人的現象多有重合。他指出,當前機器換人在區域分布上最為集中的是珠三角和長三角。其中,珠三角以廣州、佛山為代表,工業機器人應用量非常大;長三角以上海、江蘇為代表,機器人制造的幾大巨頭在此均有布局。
此外,他表示,目前潛力比較大的地區有兩個,其一是環渤海地區,遼寧、唐山等地的工業機器人發展迅速;另一個則是以重慶為代表的內陸地區。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國企業的傳統優勢是低成本、勞動密集,機器換人需要最多的是科技、資本密集度較高的產業,隨著中國產業轉型升級將伴隨著就業人員的重新配置。
不過,徐曉蘭不認為機器換人會帶來就業問題,她認為機器換人本身就是人口紅利消逝的“果”,當前急需培育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技術工人,從而推動工業轉型升級。
高端競爭的另一面,則是低端的重復建設,企業“小、散、弱”問題突出。
據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李東介紹,目前中國生產機器人的企業超過了800多家,其中超過200家是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大部分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處于產業鏈的低端,產業集中度較低,總體規模較小。同時各地方還有超過40個以發展機器人為主的產業園區,已出現低端過剩的隱憂。
在為數眾多的企業中,九成以上企業規模在1億元以下,即便是龍頭企業沈陽新松,其2015年銷售收入也只有16.9億,這與安川、發那科、ABB等銷售收入均為百億元規模的國際機器人巨頭相比,競爭力不足。
“相對于機器換人,我們更應關心的是,面對巨大的國內市場潛力,目前中國的機器人產業是否具備了自主創新、去占領這些市場的能力!毙鞎蕴m說。
2017工業爐展,2017工業爐展會,2017工業爐展覽會,2017熱處理展,2017熱處理展會,2017熱處理展覽會,2017廣州工業爐展,2017廣州工業爐展會,2017廣州熱處理展,2017廣州熱處理展會,廣東熱處理展,中國熱處理展會,廣東工業爐展,中國工業爐展會,2017耐火材料展會,2017熱處理設備展,2017熱處理博覽會,2017工業爐博覽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