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下午,由立嘉國際智能裝備展覽會組委會,湖北省機械行業聯合會及湖北省汽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主辦的主題為“疫情下的汽車制造業,將何去何從?”網上直播交流會通過裝備嘉族平臺直播。會議吸引了來自汽車制造業等企業、行業專家、相關協會負責人、媒體代表等7350人次在線觀看(含回放)。
就汽車制造業發展,也將在2020年5月28-31日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第21屆立嘉國際智能裝備展覽會”上,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
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專家學術委員會專家、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原副巡視員-李萬里先生出席本次會議并發表演講。
李萬里先生以“產業政策為汽車產業保駕護航”為主題,圍繞7大觀點,全面剖析新時代汽車產業政策新思維,激發各要素主體活力,大交通格局將促使汽車市場有進有退;能源結構調整決定汽車新能源進程;以及疫情對汽車市場、產業的影響權威分析。
觀點一
李萬里先生講到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國家決定引進“156項重點工程”的“一汽”項目開啟了我國從農業國轉向建設工業化國家的進程。1994年國家批準發布實施的《汽車工業產業政策》奠定起中國現代汽車工業化體系的框架和持續發展的基礎。2004年經國務院同意發布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確定了汽車大國的戰略定位,推動形成完整的現代汽車工業體系和汽車生產消費大國。
在中國汽車產業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過程中,汽車產業政策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觀點二
從解放以來,歷史的政策已奠定了穩定的基礎。實施合乎新時代要求的汽車產業政策,將為我國實現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的戰略性轉變,提供巨大支持作用。
對汽車、房地產等支柱產業采取的差異化、選擇性的產業政策,直接干預的效應已不再明顯。主要表現在:第一,政策措施針對特定企業和具體產品,管到市場末端層面,影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效力的發揮;第二,考核指標體系的預期性和穩定性不足,直接影響“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效果;第三,具體措施實施的時效性直接關乎企業利益,甚至生存基礎。
因此,致力于實現汽車產業由大變強,汽車產業政策必須立足于新背景,具有新思維。
而新思維體現為產業政策由差異化、選擇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轉變;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制度型開放轉變;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觀點三
激發各要素、主題活力
汽車產業的重大變局正在將汽車產業的觸角伸向各個角落,這就意味著汽車產業政策的調整將直接影響到汽車產品技術路線的選擇,新模式新平臺新業態的創新,企業的再定位和產業再定義的走向。
第一,從體制上建議要推動具有明顯體制優勢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民企和外資企業擔負起產業鏈消費端的重擔。第二,在技術方面,有必要以政策和相關措施加快推動形成垂直分工+水平分工的網狀交織的產業生態環境。第三,深入研究平臺經濟對汽車產業發展的利弊得失,跟蹤研判平臺經濟的崛起對體制機制產生的影響。
觀點四
大交通格局將促使汽車市場有進有退
去年九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文件決定要形成“公轉鐵”的大交通體系。汽車市場預期也必將產生深刻變化。面對未來15年的中國汽車市場必須做出“進”、“退”和“變”應對方略。
第一“退”:汽車中長途客貨運輸市場將從軌道運輸網絡覆蓋的系統中退出。第二“進”:在多式聯運模式(鐵水、公鐵、公水、空陸)中的新空間中汽車要爭取成為無縫銜接的節點。第三“變”:替代能源比重提高以及智能化普及產生新的消費觀念。
對私人市場趨勢的強烈引導因素要特別關注。同時,智造+服務、共享出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減少等對私人汽車的需求趨向的變化也要特別關注。
觀點五
能源結構調整決定汽車新能源進程
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印發《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比要提高到31%。2030年非化石能源發電量要占50%。
李萬里先生表示在討論新能源汽車的過程,對能源觀的來源需要討論以下三個問題:第一,50%的非化石能源發電量能否支撐新能源汽車的需求,這關乎到新能源汽車全程節能環保的重要指標;第二,非化石能源發電量的具體構成。其中水電、核電和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份額各占多少?第三,提高煤電效率的可能性有多大。
觀點六
疫情對汽車市場、產業的影響分析
首先,對市場影響的研判:李萬里先生認為突發性事件和經濟因素對市場的影響沖擊是不一樣的。把突發性事件比作外傷,把結構性的調整和產業沖擊比作內傷,那么外傷比內傷更容易解決。疫情緩解后,前期推遲的消費和投資得到釋放,經濟會有一定幅度的恢復型反彈,很可能出現補償性恢復。因此全年而言影響應該有限。汽車市場是經濟領域最典型、最活躍的產品部分,估計會有明顯效果。這點有待我們進一步的觀察。
其次,對產業發展的分析:一是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二是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制造業產業鏈與供應鏈,不會因疫情而發生變化;三是近幾年國際國內經濟結構的變化對汽車制造業的影響才是深刻的。經濟結構的調整甚至會改變市場形態、產業發展趨勢和企業的現有格局,加速推動優勝劣汰的進程。
觀點七
要求所在,更要求所有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非常明確的指出中國汽車產業鏈要自主、可控、完整。不僅要求所在,更要求所有。“自主”主要體現為對核心技術的掌握;“可控”主要指向市場;“完整”則是產業鏈的狀態。尤其是著眼于尚未成熟、定型的智能網聯汽車等新型產業鏈,必須防止出現被架空,核心技術、鏈條環節缺失的風險。
工業爐展會 2020年工業爐展會 2020年熱處理展 2020年熱處理展會 2020年廣州工業爐展 2020年廣州工業爐展會 2020年廣州熱處理展 2020年廣州熱處理展會 廣東熱處理展 中國熱處理展會 廣東工業爐展 中國工業爐展會 2020年耐火材料展會 2020年熱處理設備展 2020年熱處理博覽會 2020年工業爐博覽會 工業爐展 熱處理展 2020年工業爐展 2020年廣州工業爐展 工業爐展,中國國際工業爐展 耐火材料展會 窯爐展會 工業窯爐展會 壓鑄熔爐展會 傳感器展會 感應加熱設備展會 真空爐 淬火爐 電加熱元件 氫氣加熱爐 儀器儀表 熱電阻|熱電偶 隔熱保溫材料 真空泵 工業爐元件 陶瓷纖維板 陶瓷纖維毯 陶瓷纖維模塊 陶瓷纖維制品 陶瓷高溫窯爐 測溫儀 溫度傳感器 離子氮化爐,真空擴散焊爐,真空釬焊爐,真空燒結爐,壓力燒結爐 球閥 蝶閥 控制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