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簧秤是一個比鋼筆管略粗的金屬空筒,筒內裝有彈簧管,下部連接刻度標尺,最下面有個懸掛物品的小鉤。它比鋼筆短,方便攜帶,是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不好淘弄的稀罕物。我開火車40多年,利用走南闖北的方便條件,給親戚、朋友、鄰居、戰友帶回祖國各地的土特產、稀罕物,全部經過彈簧秤的檢斤,這個盡職盡責的彈簧秤,跟著我40年。
1971年,我從部隊轉業當上了一名火車司機,常年滿東北三省跑,為購買外地各種物品提供了方便條件。上世紀70年代初至改革開放的20年間,我國實行計劃經濟,即使有錢,沒票沒證也買不來東西。然而,我們跑遍東北三省的火車司機,購買外地東西卻是非常方便的。當時火車司機人人都成了“采購員”,每個司機跑車回來,都是背著、扛著大包小裹,全是沈陽買不到的稀罕物:鐵嶺的大蔥、開原的大蒜、營口的海鮮、大虎山的高粱米、盤錦的大米、范家屯的豬肉、丹東的蠶繭、西豐的煙草等。
我心腸好,愛幫人,因此跑車帶的東西比較多,怕弄混了,每一種物品上都用紙條寫著重量和錢數。然而在沒有彈簧秤前,往往在當地市場稱重顯示足斤足兩的物品,回來幾乎都不夠分量。可為了防止被宰秤,也不能天天跑車帶著大秤盤。外地購物稱重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這些義務采購員。后來,聽說外國有一種小巧玲瓏的彈簧秤,我幾次想買,一直沒找到出國的朋友,沒想到的是,沒有多長時間,上海就生產了第一批彈簧秤。
我馬上求跑上海的戰友,從上海淘弄來一個在沈陽根本買不到的彈簧秤。這個新鮮物,讓同事們非常羨慕。之后,同事們也先后求人到外地購買,一時火車司機購買彈簧秤成了一陣風。沈陽機務段火車司機都有了彈簧秤,幾乎達到了人手一秤。彈簧秤的出現為我們火車司機外地采購解除了煩惱,外地買東西再也不用擔心缺斤少兩了。
如今,已經是市場經濟,物資充盈,全國各地的東西沈陽都有,跑車的司機不再肩扛手提大包小裹受罪了。40多年來,我為親朋好友、鄰居們從外地買的東西,不僅價錢便宜,而且重量充足,贏得了大家的信譽。這是我的功勞,也是彈簧秤的功勞。這個陪伴我40多年的彈簧秤,至今仍然保存著,它見證了一段歷史。
彈簧展-2017第十八屆廣州國際彈簧工業展覽會-全球最大彈簧展會-巨浪展覽-The 18th China(Guangzhou)Int’l Spring Industry Exhibi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