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模具產業快速發展,以此帶來的經濟利益甚為可觀,然后,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國速度”所帶來的困境需要正視。
中國速度難掩現實尷尬
作為隧道掘進的專用工程機械,一直以來,盾構機的生產被日本和歐美國家所壟斷。據統計,我國大約有85%的盾構掘進機依賴進口,歐洲和日本等公司的產品在中國盾構掘進機市場上占主導地位。其中,以產量居世界首位的三菱重工,占據歐洲大半市場份額的海瑞克,以及擁有多個品牌的德國維爾特的表現最為搶眼。其中,海瑞克占據我國國內盾構機市場70%以上。
核心在技術,盾構機面臨的“窘境”只是我國大型專業設備制造的一個縮影。鑄造模具工藝作為盾構設備生產的核心技術之一,已成為制約我國盾構機生產制造的關鍵因素。
模具轉向“高端大氣”
今年6月,投資3億元建設的廣東巨輪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車間正式竣工。成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技術領先和第一家上市的汽車子午線輪胎模具專業開發制造企業。
據介紹,模具智能化車間將引進、集成各類自動化、數控化、智能化系統裝備,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智能化生產線,生產大型工程車胎及特種輪胎模具和其他高端模具產品。
巨輪的發展之路向來比較“主動”。
早在2007年,巨輪模具投資2.5億元建設“年產200臺高精度液壓式輪胎硫化機項目”,從輪胎模具生產商向輪胎裝備設備生產商轉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巨輪模具硫化液壓機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已經成為公司的另一大盈利來源。
巨輪模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潮忠告訴記者,此番瞄準智能化車間,將大大提升巨輪股份模具制造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吳潮忠的“商業嗅覺”是靈敏的。
早在2011年前,國際模具市場以日本、德國、美國為壟斷地位的先進模具生產技術吞噬著全球模具市場。這三大國對于高精度與復合性模具的開發,不論在設計能力、制造技術都保持著領先的地位。同時,這三大國也擁有練習精良的技術研發人才。這些絕對的優勢使這三國成為當之無愧的模具頭領。
然而,在全球經濟面臨萎縮的境地下,模具需求市場也開始一蹶不振,加上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使得包括這三大國在內的發達國家的模具產業發展日趨困難。
“趁著發達國家模具業不振之際,中國模具開始順流而上。由于其龐大的市場需求加上低成本的人力和采購使其的模具市場日益火爆。”國際模協秘書長表示,隨著模具業的壯大,中國模具的制造技術也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
為此,我國也制定了模具強國標準,不斷提高以智能化模具為主要代表的高效、精密、高性能模具的水平,中長期目標是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十二五”期末首先要使智能化模具水平能基本滿足智能制造所需。根據規劃,我國生產的高效、精密、高性能模具占模具總量的比例從目前的約35%,將達到“十二五”期末的40%以上,進而達到50%以上的中長期目標。
發展模式亟待轉變
據業內人士介紹,2013年1到8月全國模具產量1148.8萬套,同比增長17.67%,如果按平均每套模具10萬元的銷售金額計算,預計2013年全國模具總產值將達到1.8萬億元。
然而,高產值的光環,卻無法隱藏著我國中小鑄造模具民營企業制造能力水平整體不高,生產的產品大多是中小規模,無法與國外品牌相抗衡的現狀。“大型化是解決國內產品競爭力不足和高度同質化的重要手段。很顯然,同樣的一次注塑過程可以同時制造多個產品,生產效率自然翻番了。而另外一個原因則是零部件也日趨大型化了,也這直接導致了模具必須大型化。”國際模協秘書長表示。
與此同時,業內人士也表示,模具業開始向大型化、高精度、多功能復合型等方向發展,模具標準件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塑料模具的比例不斷加大,模具的技術含量有待提高。
壓鑄展-鑄造展-2014第十五屆廣州國際壓鑄、鑄造及工業爐展覽會-中國最受關注的壓鑄鑄造展會-巨浪展覽-The 15th Guanzhou
Die-casting,Foundry&Industry Furnace Exhibi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