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走勢與國家統計局制造業PMI一致,本周稍早前,中國統計局公布的中國12月份制造業PMI跌至49.4,是自2016年以來首次跌破50榮枯線。
榮枯線,即采購經理指數(PMI)的臨界值,可反映宏觀經濟運行的景氣狀況、發展變化趨勢。PMI數值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當采購經理指數高于榮枯線時,說明經濟在發展。反之,則說明經濟在衰退。
財新的調查顯示,2018年12月,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兩項指標均出現萎縮:新訂單總量出現2016年7月以來的首次下降。許多受訪廠商表示,市場需求低迷,導致銷售受挫。新出口訂單則連續九個月下降,但降幅較11月收窄。
財新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表示,2018年12月,制造業內需下滑、外需仍受壓制,企業去庫存意愿增強,工業品價格趨于下行,制造業生產或將進一步受到拖累,經濟下行壓力有進一步加大的跡象。
英為財情Investing.com了解到,投資者正在密切關注貿易摩擦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影響。此前,消息顯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9日應約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特朗普表示,很高興兩國工作團隊正努力落實我同習近平主席在阿根廷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有關對話協商正取得積極進展,希望能達成對我們兩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都有利的成果。
習近平則指出,本月初,我同總統先生在阿根廷舉行了成功會晤,達成重要共識。這段時間以來,兩國工作團隊正在積極推進落實工作。希望雙方團隊相向而行,抓緊工作,爭取盡早達成既互利雙贏、又對世界有利的協議。
通話傳達了兩個貿易大國之間的積極前景,市場受到了鼓舞,美國期指高開。
與此同時,盡管新訂單總量出現下降,但12月廠商采購活動繼續小幅回暖,連續三個月出現回升。部分廠商因擔心2019年采購成本上升而提前采購。采購庫存與上月幾乎持平,成品庫存則略有上升。
同時,制造業界對未來12個月的經營前景信心度回升至三個月高點,但相比歷史數據仍然偏弱。業界主要擔心需求減弱、生產法規收緊帶來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