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鑄業網訊】5月26日消息:鑄造是一種古老的制造方法,在我國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長期以來,人們只把它看做一種手藝,而不把它視為技術。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鑄造技術的發展也很迅速,特別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上半葉,出現了很多的新的鑄造方法,如低壓鑄造、陶瓷鑄造、連續鑄造等,在20世紀下半葉得到完善和實用化。由于現今對鑄造質量、鑄造精度、鑄造成本和鑄造自動化等要求的提高,鑄造技術向著精密化、大型化、高質量、自動化和清潔化的方向發展,我國這幾年在精密鑄造技術、連續鑄造技術、特種鑄造技術、鑄造自動化和鑄造成型模擬技術等方面發展迅速。
經過近30年的發展,我國鑄造在工藝、裝備、原附材料、測試等方面雖然有了一定的進步,但除了較個別大型企業外,與發達國家相比,整體行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
步入2015年,由于國內整個經濟步伐放緩,鑄造行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大部分中小型企業停產,部分企業干干停停,勉強維持。鑄造行業中小企業首先面臨的問題,是裝備問題。很多小型企業,除熔化設備外,其它生產設備,如砂處理設備、造型設備都很簡陋,或者根本沒有,工人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下;測試手段缺失,工序質量失控,鑄件質量難以保障。其次是,原輔材料問題:原輔材料不合格或不適應鑄件質量要求,由于認識不足或不愿意投入,生產中使用低質原輔材料,使得鑄件質量差,綜合生產成本高。如在樹脂砂、消失模生產中,使用寶珠砂,雖然比普通石英砂貴一些,但是由于寶珠砂具有呈球形,透氣性好,膨脹小,不易破碎等優點,用其生產的鑄件質量高,缺陷少,綜合成本反而小。遺憾的是,很多小型鑄造企業都很少使用。
如果說裝備問題和原輔材料問題是中小企業的生存短板,那么人才儲備的缺失就是中小企業的致命傷。小企業缺乏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眾所周知,鑄造行業,工作環境差、勞動強度大、學習時間長、不易掌握。年輕人很少愿意從事鑄造工作,整個行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非常缺乏鑄造工程人員和熟練工人。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技術工人缺失,裝備跟不上,質量難以保障,如此現狀下的鑄造中小企業,注定會被市場經濟所淘汰。
壓鑄展-鑄造展-2015第十六屆廣州國際壓鑄、鑄造及工業爐展覽會-中國最受關注的壓鑄鑄造展會-巨浪展覽-The 16th Guangzhou
Die-casting, Foundry & Industry Furnace Exhibition
|